
時間:2023-02-02 17:20
隨著消費復蘇,零售業日漸顯示出新的活力。在各個企業忙于抓商品經營、提服務質量、促銷售增長的背后,數字化如同一個肌體的經脈,貫穿始終,不可或缺。
梳理零售業的發展歷程,數字化在每個階段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,在有的時間點,還發揮著引領行業發展、促進行業轉型的關鍵作用。
一、零售業數字化發展歷程
嚴格來說,信息化與數字化有明顯的區分,在業務側重、思維模式、管理架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別。早期零售業的數字化,更多是采用信息化工具提升管理效率。隨著信息化的全面深入開展,技術發展從IT到DT,發揮作用方面從管理工具到業務模式,因此,也可以說數字化是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,為便于表述,統稱為數字化。
1.早期起步(1990年前后)
(1)背景: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,零售業以百貨店為首,進行股份制改革,進行市場化和股份制的試點,大大釋放了企業活力,企業規模和運營效率大大提高。為了滿足這樣的需求,零售信息化應運而生。當時的信息化投入以硬件投入為主,主要是POS機、掃描槍、票據打印機,以及相關周邊設備。軟件方面,在這一階段,誕生了幾家國內知名的零售信息服務商。
(2)特點:
一是解決基本管理需求,完成商品進、銷、調、存、盤點、變價等各項基本業務活動。
二是互聯網啟蒙。1995年,中國首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--瀛海威成立,但當時與零售業產生關聯還有一段距離。
2.快速提升(1991—2002)
(1)背景:按照中國加入WTO的承諾,2004年12月11日前,中國零售業全面開放。在這之前的幾年,是零售業增長最快的階段,百貨業購銷兩旺,在前后十幾年時間里是百貨業的黃金時代。超市跑馬圈地,規模迅速擴大,1998年到2002年大型連鎖企業的增長都在50%左右。零售體系的跨區域、多店鋪、多業態發展,要求通過信息化來提升內部管理效率,在前期進、銷、調、存、盤基本需求基礎上的進行健全與完善。隨著企業規模擴大,企業需要更為強大的管理系統,ERP隨之系統出現,并在本階段的中后期逐步被大型零售商應用。
(2)特點:
一是內部效率整合,在物理門店擴張的同時,提高運營質量和管理能力。
二是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的破滅。2000年前后中國市場出現了電商的第一次爆發,但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,泡沫破滅,一批早期電商企業倒下,但為后來的電商發展埋下了種子。
3.全面發展(2003—2008)
(1)背景:在此前后,零售業發展從規模擴張階段、追求效率階段,進貨到差異化經營階段。零售商在采取供應鏈優化、品類管理、強化標準化、加強成本控制等方式,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投資回報的同時,進一步強化了信息系統,上線大型ERP,打造物流體系。同時,2003年淘寶成立,零售業正式進入電商時代,邁向效率管理的信息化和電商再次爆發。
(2)特點:
一是從效率管理向差異化轉變。在日趨激烈的競爭格局下,企業更需要采取差異化的經營策略,業態和模式創新不斷涌現。
二是電商再次爆發。2008年4月,淘寶商城成立,一號店上線,京東由3C家電垂直電商轉向平臺電商,同年蘇寧易購年初上線,電商公司扎堆成立。家電、數碼、音像、服裝等品類線上分流嚴重。
4.全渠道建設(2015年前后)
(1)背景:2012年,手機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,標志移動電商時代的來臨。到2015年,天貓、京東、蘇寧等電商平臺移動端訂單量均超過50%,全行業移動訂單占比首次超過一半,移動端起飛。線上占比越來越高,線下零售企業為求自保,對線上渠道的探索進入一個高峰期,O2O、多渠道、全渠道是彼時的熱點話題。
(2)特點:
一是移動時代來臨,不僅僅是電商模式的改變,也帶來了了消費習慣、管理手段、經營理念等方面的改變。
二是線上線下之爭。實體零售商雖然巨資投入,采取了多種措施,但和線上平臺的差距越來越大。有的雖然線上銷售也在提升,但巨大的成本支出拖累了企業的整體利潤。
5.全面數字化(2020年前后)
(1)背景:實體零售經歷了前期的迷茫、沖動、失敗,對線上業務和數字化越來越采取了更為務實的態度。如拋棄投資大、運營重的PC電商和APP,采用更輕的小程序;重視私域流量營銷,提升會員服務能力;借鑒社群營銷、團購等新模式,拓展宣傳和銷售渠道。
(2)特點:最突出的是線上線下融合。2022年,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已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7.2%,個別品類遠超30%。線下企業必須強化線上能力,融合線上線下兩種資源開展經營。
二、零售業的數字化戰略變化
零售行業的發展從戰略層面分別經歷了產品為王、流量為王和用戶為王三個階段,雖然每個階段的戰略重心不同,并且因業態而有所差異,但都分別很大程度上推動了“人、貨、場”的數字化進程。
1.產品為王:
主要是在市場化初期,產品相對短缺的時代,有產品就有市場。企業經營是圍繞貨的競爭。具體貨的數字化重心包括:
(1)縱向:即供應鏈的數字化,早期提出的可視化、透明化供應鏈,在商品的全面數字化之后成為可能。
(2)橫向:貨與場/人的關系,例如前置倉,可以從業務的橫向切面來看各方面的關系。
2.渠道為王:
在跑馬圈地的快速發展階段,零售場所的供給端相對不足,企業發展重點是圍繞場的拓展,能開出來的店,投資回收都很快。圍繞場的數字化重點包括:
(1)消費場景數字化:即各類觸點的數字化:停車、收銀、大屏等。
(2)工作場景數字化:即內部管理的數字化:分銷辦法、傭金提取、專柜收銀、合同管理、各類審批等。
(3)消費流程數字化:包括消費選擇、結算、評價、售后等各個環節。
3.用戶為王:
隨著各個業態逐漸進入存量經營時代,大量的市場空間和流量紅利已不復存在,企業更多圍繞已有資源,特別是客戶資源開展經營。圍繞人的需求,數字化的重點包括:
(1)消費者端:實現數據采集、標簽、建模、推送、生命周期價的管理。其中重點是會員運營管理,盤活存量(私域),提高增量(引流)。
(2)員工端:建立數字化架構,實現用戶資源數字化、培訓考核數字化等。其中重點是導購的管理,發揮其鏈接和紐帶的作用。
三、零售業的數字化應用變化
1.數字化工具:在初期階段,大部分企業都自研或引入了很多數字化工具,如小程序,如何把這些工具變為自己的低成本高效率運營能力,這是具有考驗性的。有的企業花費巨資引進線上工具,但自己無法有效使用,造成巨大浪費。
2.營銷能力:在初期或中期階段,企業前端場景和簡單營銷基本實現數字化,如卡券下發與核銷、如會員積分打通等,但面對全渠道的會員,是否能夠統一識別、是否有精準標簽和推送、是否真正線上線下一體化,就是考驗企業的中后臺能力了。
四、數字化仍是零售未來發展重點
梳理今后一段時間零售發展的重點,包括回歸根本、流量為王、打造商品力、提升體驗……數字化在每個方面都將起到重要作用。
1.回歸根本:
是經營能力的比拼,包括控制成本、提升毛利、改善供應鏈效率、商戶管理、員工管理……
2.流量為王:
是存量發展時代必然選擇,包括拉新引流、精準營銷、全渠道建設、社群營銷……
3.打造商品力:
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,包括價格水平、庫存管理、樣品派發、到家服務……
4.提升體驗:
是顧客前來的理由,包括增加體驗類商戶、改善體驗的場景、體驗的商品、體驗的服務、凝聚體驗價值……
以上所有這些業務要點,沒有數字化是行不通的。因此,我們在看到消費者陸續回到店里,看到各個品類銷售逐步提高的同時,一定重新審視企業的數字化能力。優秀的數字化水平,可以讓你展示真正的實力!
(此文為不久前的一次線上論壇,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秘書長楊青松的分享內容,對零售數字化的發展脈絡和重點進行了提綱挈領的梳理,整理后供行業參考)